首页 > 福建省 > 三明市 > 建宁人物

张际亮


[][公元1799年-1843年]

张际亮(1799~1843)字亨甫,号松寥山人,建宁北乡蓝田人。鸦片战争时期国内“享有盛名”(《中国文学史》第四册、第328页,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)的爱国诗人和力主改革的思想家。

张少孤,由继母抚养。16岁成婚,妻朱氏。同年作《童言》一卷。18岁,出诗集《蚕缫集》。长兄见他才华不凡,便资助他读书。嘉庆二十三年(1818)至道光三年(1823)间,两度肄业福州鳌峰书院,书院山长陈寿祺称赞他的诗“足以雄视天下”。(张际亮:《张亨甫全集》、卷首,第8页)

道光四年(1824),际亮被视学闽中的沈廉甫侍郎选为第一名拔贡。次年入京朝考落第,却诗名大盛,“京贵人及名士言诗者,无不知亨甫矣。”(《鸦片战争》第4册,第540页,神州国光社)当时京城显宦曾某宴请名士,张也在被邀之列。席间,曾某高谈阔论,许多人为之捧场;又有一人为他拈去粘在须上的瓜子,张于是大笑,众人尴尬,不欢而散。次日,张又去信给曾,批评他“不能教导后进,徒以财利奔走寒士”,并批评寒士“不知自爱,廉耻俱丧”(《思伯子堂诗集》卷一,《张亨甫传》)。从此,张被看成狂士,为权贵所排斥,终其身而不得志。

道光五年张入京后,先后留居京都3年。他说:“余居都门三载,深观当时之故,颇能言其利而救其弊。”(张际亮:《金台残泪记》,自叙,第1页)此时他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。(张际亮:《金台残泪记》,自叙,第1页)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志向远大,朋友聚会,议论时事,他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,“有如昔人,所谓生当封候,死当庙食者。”“其为文章,长于议论,能举前世政治得失,治乱之故,其辞气俊伟动人,而于诗尤多激壮。”(张际亮:《张亨甫全集》,卷首,第3页)林则徐姚莹也都称他“有经世之才”。(张际亮:《张亨甫全集》,卷首,第3页)道光十一年(1831),赴京都应试又一次落第后,际亮住西山寺读书,常与龚自珍魏源姚莹汤鹏等人交往,商讨国计民生。其时际亮曾经致书河东河道总督林则徐毛遂自荐,表示愿为其写作有关治理河东方略的书,并言“成书之速,亮可自信也。”(《与林少穆河帅书》,见《张亨甫文集》卷三)对外商大量输入鸦片,猖狂掠夺中国财富的行径,他在道光十三年(1833)《上卢厚山宫保书》(见《张亨甫文集》卷三)中就作过深刻的揭露,并根据他自己调查所得,提出了禁烟的具体措施。遗憾的是卢坤对禁烟并不热心,未采纳他的建议。

道光九年开始,张参与重修《福建通志》,任分纂。在志稿完成即将付印时,爆发了关于志稿内容的争议,张卷进了一场牵涉面广、由来已久的纠纷之中,因“与当事不合”,张愤然离去。(《刘西堂诗序》,见《张亨甫文集》卷二)

道光十五年(1835)乡试,张以“亨辅”名投考。中式拆卷,主考官怀疑“亨辅”即亨甫,欲去之,被副考阻止。张榜公布后,方知果然同为一人,主考官后悔不已。就这样,张得了个举人。

张是一位积极用世的人。道光十六年会试落第后,他仍然关注社会,忧虑国事。他激烈抨击当时腐败的吏治:“为大府者,见黄金则喜;为县令者,严刑非法,以搜括邑之钱、米,易金贿大府,以博其一喜。至于大饥,人几相食之后,犹籍口征粮,借名采买,驱迫妇女逃窜山谷,数日夜不敢归里门。归而鸡、豚、牛、犬一空矣。”他指出当时“海内虚耗,官吏见怠,良可忧惧”。(《答黄树斋鸿胪书》,见《张亨甫文集》卷三)同一年,他积极参与了黄爵滋、林则徐等人的变法禁烟活动,热心奔走京、汉之间。道光十八年黄爵滋呈递道光帝的关于严禁鸦片的著名奏摺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摺》,就是张起草的。(《鸦片战争人物传》第235页)林则徐在张去世后作的《哭张亨甫》诗中的诗句“修文定写生平志,犹诉苍苍塞漏卮”,就透露了一些信息。

鸦片战争暴发后,张挥毫写下了大量爱国诗文,力主抵抗,反对妥协。他怒斥侵略者“五月妖氛暗虎门”,揭露其烧杀抢掠、使中国人民“千室困苦”的罪行;勾画了投降派“金戈玉勒无颜色”的嘴脸,歌颂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——“义民争自起东山”。

张这样说过自己的诗歌创作:“凡余心有所幽忧愤快劳思慷慨,皆于诗发之;身之所历山川风土人情事物之变,皆于诗著之”。(《南来录自序》,见《张亨甫文集》卷二)他创作的古今体诗留传下来的计3078首,编为32卷。他的《浴日亭》一诗“较早地反映了外国侵略形势和国家民族的危机”。(《中国文学史》第四册、第328页,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)他对乾隆以来各派代表诗人和诗风,曾多次尖锐地提出了这样的批评:“或以议论考订为诗,或者轻佻浅鄙,无与于风雅之旨。”(《鸦片战争人物传》第235页)这在当时“对冲击腐朽诗坛,树立近代进步诗风有一定意义”。(《鸦片战争人物传》第235页)

张与姚莹交往很深。道光二十年(1840),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邀请张赴台,张很高兴。及至厦门,面对汹涌的波涛,张不想冒渡海的风险,便请人画下自己的像,题上诗,寄给姚。二十三年(1843)春,张重病在家。入夏,病稍有好转,得知多次挥师击退英侵略者的姚莹受到投降派的破孩,遭革职查办,将于当年三月被拘押送京,便至吴中“栖迟以待”(《思伯子堂诗集》卷一,《张亨甫传》)。七月,抱病陪同路过淮上的姚赴京,至京师,为营救姚寻找门路,又代姚作“狱中辨冤疏”(民国版《建宁县志》,卷十六)。姚事白出狱,张却病情恶化,十月初九逝于京城。灵柩由姚运至桐城,又由张之子运回建宁,安葬于蓝田保坪上。

际亮生平所作诗由姚莹整理为《思伯子堂诗集》计32卷,此外还有《南浦秋波录》、《金台残泪记》、《张亨甫文集》等。

张姓名人堂
同年(公元1799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公元1843年)去世的名人:
建宁更多人物
同时期更多人物
走进建宁


下一名人:何觐光

返回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