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信同(生卒年月不详)字伯循,号古遗,又号中村,五都中村涵头人。
元初,陈普讲学于石堂山。信同与其友杨琬等执弟子礼受业其门。在陈普指授下,信同对宋代濂学、洛学、关学、闽学诸典籍搜览殆遍,废寝忘食,悉心探究。在此基础上,他又对诸家经典著作重新整理。曾刊刻《落华藻》,贯通周(周敦颐)、程(程灏、程颐)、张(张载)、朱(朱熹)之学,为初学者所珍视。他还对许多古籍重加注释和考订。由于他学识渊博,且深思熟虑,独辟蹊径,发前人所未发。后人称其“发明礼学,典得核要”,“援据明通,为有元一代所寡有”。陈普也以其门下出此高徒而深为欣慰道:“吾老矣,得斯人饮水俟命,复何憾哉?”
延祐四年(1317年),信同应-乡举,因见解与上司不同而落选。返乡后即杜门不出。此时他已声名远播,四方求学者日至,于是在五都南山设帐开馆,讲学课徒。自此,“抠衣请教者履满门户”。几年后,信同被聘为建州云庄书院山长。他以师道自任,呕心沥血,训学艺徒,从学者益众。其教学内容与程式承袭陈普,大抵是“本经术,崇理致,崇文艺,真知实践”。他门下人才荟萃,如三山张以宁、林文拱及-等学成后,皆以精深的理学造诣或诗文成就,名重一时。
至顺中(1330~1332年)信同卒,葬于五都龙口。明嘉靖年间,邑人立古遗先生祠,并祀之于乡贤祠。
信同著作当时已行世的有《四书标注》、《书经讲义》、《三礼易经旁注》、《书集解》、《史类纂》,以及诗文集十余卷。俱散佚。